首页你我中文网 > 天汉之国

天汉之国 天汉之国 第24节

作者:安化军
曹智严道:“现在是夏粮,我们就只收夏粮。只要不去民间重复征收,又怎么会恨?百姓们还是明白事理的。现在金人猖獗,供应军粮理所应当。”
王宵猎想了一会,也想不出办法,只好同意如此。
按照王宵猎记忆中的办法,这个时候,当然是打土豪是最划算的。可此时不是后世,没有经过晚清民国疯狂的土地集中,乡下地主并不多。那些大地主,往往还有自己的庄子,想打土豪可不容易。不要粮草没有征来,反而把乡下土豪逼反,得不偿失。
前世的经验,许多在这个时代并不能够套用。经过晚唐五代,世家大族刚刚消失,奴婢制度也刚刚废除,此时的阶级矛盾远没有后世激烈。而且人口较少,有大量的土地没有开发,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没有后世那么严重。依靠农民的条件,实际不成熟。
对于这个时代了解越多,王宵猎越不敢贸然行事。许多事情,要想清楚了才能做。
吩咐几人出去,王宵猎留下杨审。道:“洛阳到底大城,现在虽然破败,也不是州县可比。我们驻在这里,总要想办法赚些钱出来。”
杨审道:“小舍人欲要如何?要赚钱,无非酒醋。只是我们这里,店铺又少,酿酒也来不及,实在有些难办。其他生意,想赚钱可不容易。”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现在赚钱最容易就是酒醋,我们却来不及。对了,能不能用其他办法赚钱呢?比如说,我们军中现在有了豆油,有了豆腐,有了大铁锅,这些能不能赚出钱来?”
杨审想了想道:“这些生意做得好了,倒是能赚钱。只是我们驻军这五坊,根本人户,生意却做不起来。想赚钱,只能进城里。”
王宵猎点头。想了想道:“进城就进城!我们做的是其他人没有的生意,别人又能如何?你明天提些礼物,去见董先军中的粮草官。跟他说好,在城中繁华地方摆几个摊子。”
杨审道:“此事只怕他们不同意。我听人说,这个董先,作战最是勇猛,只是好财货。我们在城中赚钱,他没有到手里,如何肯依?”
本来这不应该是问题。董先与王宵猎一样,都是义军起身,隶属朝廷,应该互相帮助才是。问题就是董先这个人,没有其他的毛病,就是好钱。如果王宵猎生意做得红火,董先能不眼馋?
想了一会,王宵猎道:“没有办法,此时洛阳城里,什么事情能瞒过董先?这样吧,明日你只管准备,我去见董先一面。跟他说好,允许我们在城里面做些生意。来守洛阳,作为河南知府的翟进不提供粮草也就罢了,总不能不让我们赚钱。”
杨审叉手称是。只要董先允许了,以后的事情就好做了。董先虽然好财货,脸面还不是,不会无耻到反悔。而且看起来王宵猎在洛阳不会驻扎很久,也不须要考虑长远。
吩咐杨审出去,王宵猎揉了揉额头,一个人发了一会愣。在这世间,真是万事万物都要钱。有了钱诸般皆好,没有钱事事不行。自己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想出赚钱的法子来。
光靠着跟人说自己要打金军就行了?当然不行。必须要有钱,让军中吃饱穿暖。要有钱,让治下百姓负担不重。要有钱,让将领官员有足够的俸禄。钱足够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这是时代的特点。宋朝人看钱特别重,钱粮充足,才能练出强军。
第53章 准备生意
孙五郎和青头蹲在树下,拿着几只蝉虫玩得不变乐乎。一转头,看见杨审带了几个士卒,赶了几十只羊进来。一起起身,飞跑了过去。
孙五郎围着羊看了一圈,对杨审道:“阿叔,怎么这么多羊?”
杨审道:“金人走了几个月了,附近山里的百姓,便就赶了羊进洛阳城卖。恰好我遇见,便就买了他们的。小舍人与董先说好了,我们可以在城中繁华处摆摊,做生意赚些钱。没有羊,怎么做生意?”
王宵猎正在树荫下阅览文书,听见动静,便也过来观看。
行了礼,杨审道:“小舍人,今日委实好运气,买了三十八口羊。有了这些羊,我们就可以做些吃食,到城中贩卖。费些辛苦,好歹赚些钱来。”
王宵猎道:“现在万物腾贵,羊多少钱一只买的?”
杨审道:“一只十贯钱,比开封的价钱便宜得太多!我打听过了,现在市面上羊肉一斤一贯,肉钱就能把羊价赚回来。我们再买些羊汤、卤羊杂之类,就是纯赚钱!”
王宵猎愣了一会,才道:“那这些羊,就要近四百贯了?你这气魄,未免大了些。”
杨审道:“那农人也怕不好卖,不想耽搁,只收了三百五十贯。我们把这些羊养起来,每日里卖一两只,是个长久生意。再加上每日卖羊汤,加上其他吃食,应该大有利息!”
王宵猎低头算了一会,点头称是。只是一下子花几百贯,不由觉得有些心惊肉跳。王宵猎的军队不抢劫,来钱的门路又少,几百贯是一大笔钱了。如果这笔生意赔了,军中就剩不下多少现钱了。好在洛阳周围都是山区,本就习惯养羊。山区也没受到金军破坏,恢复比开封快得多了。
杨审没有觉察到王宵猎神情变化,只是道:“洛阳到底是大城,这个时候,城中还有卖面的。我估摸着,我们去买些白面来,多做上一些吃食。等明天摆出去,必然大受欢迎。”
王宵猎道:“军中还有钱吗?面可不便宜。”
杨审道:“还有一些的。不过今日花了,明天赚不回来,可就不好。”
在这个年代,面是高级食品,跟后世可是不同。此时磨面不容易,小麦产量也低,不是在城市里很难吃到白面。王宵猎前世,面食跟大米一样,是最普通的食物,这个时代可不是。虽然历史考证,后世大部分的面食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但实际上,最多只是有雏形而已。不要说工艺,就是品种也无法与后世琳琅满目的产品相比。一些偏远的地方,远的如朝鲜日本,历史上面食一直都是奢侈品。甚至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他们习惯上,还会用饺子、面条佐食。
此时的中原也是一样。虽然王宵猎前世的时候,这里号称没有馒头就觉得吃不饱,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面条馒头,实际上这样的习惯形成的时间很短。白面成为北方人的主食,时间并不是很长。
此时洛阳有白面卖就是难得,价钱肯定便宜不了。这个杨审,可真是敢花。
看王宵猎犹犹豫的样子,杨审明白过来。笑道:“小舍人,你不必担心。洛阳城虽然残破,有钱的人家还是多。只要我们做的吃食好,还怕卖不掉?”
王宵猎不好说什么,只是点头道:“说的对,你说的也对。就这样吧。今日早些准备。”
看着王宵猎离去,一边的孙五郎道:“阿叔,看小舍人的样子,可是有些信不过你。”
杨审道:“你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只要赚了钱来,小舍人必然高兴!”
说完,吩咐士卒把羊赶进圈里。里面选一只肥的,今晚宰了,给王宵猎几个人下酒。其余羊骨、羊杂、羊血之类,要提前处理好,明日好卖。
这几个月,由于军中钱粮不多,王宵猎按照记忆,制作了不少前世美食,解自己馋虫。杨审和几个厨师学得会了,一直想有机会显显自己手艺。既然王宵猎已与董先说好,自然不放过机会。
夜色深了,军中点起火把,杨审带了士卒在那里忙碌。一边摆张桌子,王宵猎和解立农两人坐着饮酒。桌上一盘羊肉,还有几样水果蔬菜下酒。
作为主将,王宵猎格外注意。偶尔改善火食是有的,但大多数情况下,自己吃的都与军中大部分人一样。练军先要正己,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严格要求军中将士。
张均挽起了袖子,拿一把刀在那里处理羊头。这东西做得好了,也不比羊肉差多少。几个士卒有的处理骨头,有的正在和面,还有几个在一边磨豆腐。杨审指挥,忙得不可开交。
饮了一碗酒,解立农道:“小舍人,军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训练打仗,其他无关紧要。现在军中缺少钱粮,做些生意赚钱自然无可厚非,只是小舍人不必操心。”
王宵猎道:“话可不是这么说。军中靠什么打仗?靠将士们。要让他们临阵死战,首先就要他们吃饱穿暖。只有日子过得好了,过得舒心,他们才能够心无旁鹜。此时不管是训练,还是作战都能够事半功倍。我们带兵的,首先就要关心士卒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才说其他。”
解立农道:“小舍人说的不错。不过,这种事情只要安排人手去管就好了,军中大将何必操心?不知多少大事,主将哪有余力把心思放在这些事情上!”
看着忙碌的众人,王宵猎摇头:“话不是这样讲的。常说善兵的人,爱兵如子。你以为这话是随便说说的?就是要盯紧手下士卒,他们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过得好不好。他们一切舒心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就上去了。这个道理,慢慢你就会明白。”
解立农摇了摇头,显然不认同。
王宵猎也没有多说。许多事情需要时间,现在时间还是太短了。这两个多月,大家安顿下来的时间不多,真正开始训练的时间更少,还要慢慢磨合。
孙五郎和青头两人,借着火把的余光在周围几棵树下转悠。自那日王宵猎油炸了金蝉,这便成了军中的一道美食。特别是孙五郎和青头两个孩子,更是没事便就到处去找。只是这东西是晚上出来,这个年代又没有手电筒,捉起来并不容易。
两人那了十几个,用手捧着到了杨审面前。孙五郎道:“阿叔,你让那边烧火的人帮一帮我们把这些烧熟了,好不好?此物烧熟,最是香美!”
此时大家正忙碌,杨审正恨不得自己分成两个来用。不过两个孩子乖巧,他不好拒绝,便让一边烧火的人把金蝉放进火里,帮两人烧熟。
不多时,把金蝉从火里面扒出来,大多数都已经焦了。孙五郎和青头却不在意,用手拿着把皮剥了来吃。片刻之间,两人的手和嘴都已经黑了一片。
吃罢,孙五郎抹了抹嘴。问杨审:“阿叔,那边一大块白面,为何蒙了起来?”
杨审道:“那叫做醒面。这些面团明日可有大用!那边一团是包包子,另一大团要炸油条。这都是极香美的!配是另一边磨的豆腐脑,实在是以前没有吃过的美味!”
这两样东西,以前军中做的不多,只是试过两次,孙五郎和青头都没口福吃到。此时听了,就不由得咽口水。孙五郎道:“等做出来,我们也吃两口好不好?”
杨审道:“只要你们起得来。明日天不亮,我们就要到城中卖货,可耽误不得!”
孙五郎道:“夏天时候,自然起得来!阿叔,你们要走的时候唤我一声。”
杨审答应着,用手摸了摸孙五郎的头。卖早点可是个辛苦活。今夜只能眯一会眼睛,城门开启之前摊子就要摆好。现在的人起得早,天不亮路上就有许多行人了。
第54章 鬼市
天亮还早。一轮弯月从东边爬上来,映着星光,给早起的人们照亮路途。
杨审穿戴停当,急急走出门来。招呼着随自己出去的士卒起身,急匆匆地准备。伴着一轮弯月,二十多人挑着担子,摇摇晃晃地走在洛河边的大道上。
一直走到会通桥边,杨审抬头看,那轮弯月才刚刚到头顶上。
喘了口气,杨审指挥着众人把担子卸下。就在路边,把带来的东西摆了开来。有的士卒开始在案板上忙碌,有的在烧火,有的到街上招揽客人。
以前太平的时节,洛阳城里不知道有多少早市夜市,一天到晚都少不了吃食。与开封相比,洛阳可能没有那么热闹,但精致丝毫不让。不过金兵来后,这种热闹景象再也不见。路上的百姓,见今天突然有了摊子,不由觉得新奇,纷纷围了上来。
站在摊前看了一会。一个百姓指着一大缸白白的物事道:“主人家,这是什么?”
杨审道:“告客官知道,这是豆腐脑。跟豆腐一般,用黄豆做的。”
几个人听了,站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一会。便有人道:“这吃食却没见过,来一碗尝尝。”
杨审大喜。急忙吩咐士卒,给那客人盛了满满一碗。上面又淋了早早制好的卤汁,又加了几颗咸黄豆,再撒上香菜段和葱花,端了上去。
那客人拿起小勺,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口。品味一会,对身边的人道:“这物事好作怪,滑滑腻腻的好似人脑一般,有些清香气。这样天气,吃了不错,你们也来一碗。”
旁边一个人听了,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突然一阵凉风吹来,身子一缩。道:“六郎,这主人老儿说是脑,只推说黄豆做的。你们说,现在这样天气,会不会真的是人脑?”
听了这话,正在吃豆腐脑的人吓了一跳,差点把碗摔在地上。这个时节,这个时间点,洛阳城里是有很多市场的。如果在城外,一般称草市。卖吃食,卖各种货物,并不稀奇。此时的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鬼市。因为天未亮,人们认为来这市场的,不但有人,还有鬼。后世的时候,人们早经已知道世上并没有鬼神,对这些根本就不在意了。鬼市的名字无人提起,只是统称早市。
这个年代可不一样,人们是真地信有鬼神的。只是习以为常,不怕而已。豆腐脑之所以叫脑,就是因为这东西有些像动物的脑子。不说还罢了,一有人联系起来,在鬼市上那还得了?
吃豆腐脑的人吓得脑都端不稳,颤颤巍巍,上前问杨审:“主人家,你们是哪里来的?怎么以前没有见过?这样大的生意,突然间就做起来了?”
杨审道:“我们是前日入城的王将军属下。在城里无以为生,做些生意赚些银钱。”
那人听了长出一口气。连拍胸口,道:“适才我这伴当说是这吃食,有些像人有脑子。怕是什么不干净的物事,做生意为幌子,实际是要害人呢。既是王将军军里,自然就无事了。”
杨审听了大笑:“你们想些什么!这是黄豆制成,我们费了许多功夫!放心吃吧,我们这生意要一直做到天亮。有鬼来做生意,天不亮也就走了。”
听了杨审的话,围着的人议论一会,都放心了不少。
那边新炸的油条出锅,香喷喷的。杨审道:“要用油条配着豆腐脑,才是绝配。你们若是有钱,可以买些油条,再来一碗豆腐脑,最是香美。”
有人问:“油条又是什么?”
正在指挥着炸油条的张均道:“油条是用白面制成,在锅里用油炸了。你们看,金灿灿的,可是难得之物!吃上几条,一整日都不会饿呢!”
王宵猎在永安初胜,后来又守巩县,都是河南府境内,这里的百姓都他印象不错。听杨审说是王宵猎军中,心情放松下来,过来照顾生意。
不多时,油条和豆腐脑都卖出去好多,早起的人们一手端着碗,一手捏着油条,蹲在路边享受着这未曾见过的美食。此情此景,倒有了些从前洛阳繁华的影子。
过了近一个时辰,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天上的那一轮弯月,渐渐滑到西天。
杨审直起腰,对身边的士卒道:“不想生意这么好!天尚未亮,我们就已卖出了大半。”
一边的张均道:“我听来的食客说,他们是听说我们都是小舍人属下,特意来照顾生意的。不过我们的吃食着实好吃,来的都满意的很。”
杨审道:“那是自然!这些吃食虽然简单,以前他们可曾吃过?而且价钱不贵。”
这些食物简单,制作却很复杂。杨审带着这些人,虽然在开封的时候就经常做了给军中食用,手艺还是一般。不过好在稀奇,人们都没有吃过,还是当作美味。
一众士卒纷纷点头。没有想到,现在的洛阳城如此萧条,还有这样好生意。
其实虽然金军烧了城池,人口大为减少,此时的洛阳城依然比一般的州城繁华。一进城,看上去满目是断壁残垣,真正细细考究一下,却发现人口还很多。这不稀奇,以前的洛阳太过繁华,金兵攻破之后逃出去的人都有不少。等到他们回来,依然能撑起一座城市来。
杨审道:“豆腐脑只剩下一缸了,有些不够卖。那边胡饼烤好没有?天亮了我们卖汤!”
一直到现在,那边羊肉汤都没有开卖。按昨天杨审的规划,就是先卖油条和豆腐脑,等天亮了才开始卖羊肉汤和烧饼、油条之类。因为按杨审试吃的口味,他觉得这些地口味上比油条和豆腐脑略有不如。
这个年代的人,肚子里还是缺油。一下子吃到油条,无不觉得美味。
此时天色将要亮了,早早工作的人们散去,普通百姓还没有起床,生意清淡不少。杨审安排一众士卒轮流吃饭,等着新一波客人的到来。
张均打了一大碗汤,用手端着蹲在一个小木凳上。另一只手抓了两个大肉包子,咬一大口,喝一口汤,美滋滋的。在王宵猎军中,别的不说,吃的是格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