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你我中文网 > 靖明

靖明 靖明 第36节

作者:冬三十娘
已知:
陛下是个习惯打熬筋骨的汉子!
文臣们最担心天子动武言兵事!
现在陛下让群臣自省是否忠心!
不忠心就等同于是有人想造反!
有人要造反?
武臣们顿时都期待地看向了文臣们。
那多是一件美事?
在场文臣们被武臣用看功劳的目光瞅得浑身不自在加憋屈——尽管那只是一瞬间,然后他们又习惯性地怂了回去。
这时,朱厚熜真的在严嵩与刘龙的目光中跑着。
他们只能看到两个背影,原本的王府奉正张佐艰难地跟在后面。
严嵩与刘龙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穿着官袍也跟不过去。
天知道陛下怎么会在外袍之内穿得那么轻便的?
“……陛下早就料到了。”严嵩开口。
刘龙想起亲家崔元的忠告,叹了口气说道:“是啊。”
“恭喜舜卿。”
“惟中同喜……”刘龙心情古怪,却又再叹一口气。
现在身后的西角门内外,那头等大事还悬而未决呢。
短暂的安静之后,身后已经开始吵闹起来了。
刘龙不由得对严嵩拱了拱手:“惟中提起来到此处观陛下行止,倒是令我等少了些纷扰。”
“……等陛下回来,你我一样要表明态度。”严嵩微眯双眼看着他,“舜卿是怎么想的?”
刘龙好像就喜欢叹气,他又轻叹一声:“陛下既然在登基之前已经对太后与阁臣们禀明了态度,毛澄何必还揪着这问题不放呢?”
“舜卿是故作不懂啊?”
“请惟中解惑!”
严嵩摇了摇头:“且继续看吧……真是不可思议,难以想象陛下十五岁未满……袁宗皋今日一言未发,魏彬没来侍奉朝会也耐人深思。杨阁老他们,急了啊。”
刘龙睁大着眼睛看他。
严嵩却只是微微笑了笑,讳莫如深的模样。
朱厚熜今天没穿衮服,现在动弹起来倒是轻便。
今天是朝会,天子来到了前朝区域。
锦衣卫的大汉将军、三千营的红盔将军、五军营的叉刀围子手、勋卫散骑舍人们分布于皇宫的前朝区域,他们中的不少都看到了天子在跑步。
是自己在跑,没人抬着他跑。
天子跑得不快,但一直步幅均匀,非常稳。
一圈、两圈、三圈……
前朝绕着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一圈大约是多远?
当值的禁卫们平常里守卫或者巡逻,大约是知道的。
陛下没出奉天门,但绕到了乾清门前。这样一圈下来,几乎是二里地了。
现在陛下竟已跑到了第三圈,速度稍慢,但脚步仍稳,张佐已经脸色泛白。
“你就在这歇着,满宫都是朕的禁军亲卫,担心什么?”
朱厚熜把张佐留在了奉天殿中右门前,脚步不停。
值守在那里的大汉将军无不挺起了胸膛,单膝跪地后低着头等陛下跑过去。
严嵩和刘龙就这么远远地看着皇帝跑了一圈又一圈,每到一处,禁卫们便如波浪一般,跪下再站起。
一炷香约摸能燃两刻钟,禁卫们在天子跑到第四圈时,终于意识到陛下这看似不快的步伐究竟已经跑了多远,用时多久。
说句难听的,京卫当中也不是人人都能用这些时间一口气跑这么远。
朱厚熜也只跑了四圈多一点,刚过四千米,用时已接近二十分钟。
在他而言这是日常锻炼,他还得留出时间到华盖殿稍微擦擦汗,整理一下衣着。
当然了,走出华盖殿之后看到禁卫们敬仰狂热的眼神还是很爽的。
这也算收服亲卫们特别的方式吧。
虽然他作为天子本就应该收获这份忠诚,但在这些特意选出来的壮汉面前秀了一番自己坚持近两年后的成果,也是有作用的。
如果他们回去之后心里想着天子都那样了,咱不得往猛了去练那就更好了。
等朱厚熜走回西角门后,气已经喘匀,严嵩恭顺地问道:“不知陛下跑了多远的路,臣好记在起居注里。”
“八里。”
“陛下,是十里!”张佐委屈地提醒。
“你只跑了两圈就废了,你知道是多远?”
朱厚熜摇着头,并没有多跟严嵩、刘龙说什么,人已经走入了西角门内。
见到他的人,西角门内外才缓缓开始肃静起来,他之前的说话声被淹没在群臣的争吵中,而且也没人通报。
朱厚熜坐了下来,旁边有人顿时递上了茶水。
“还有点时间,想到香燃尽,朕喝口茶。”
他就这么悠哉悠哉地喝着茶看已经安静下来的臣子,这幅姿态落在群臣眼中就是成竹在胸、浑然不将他掀起的这天大风浪看在眼里。
是群臣离心的风险不够大,还是天子真的不懂?
已经见识过他是怎么搁置杨廷和、王琼等人纷争的群臣哪里会去想第二种可能,只不过群臣离心、天下可能反意四起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这么说来,陛下是不怕了。
是很有信心固执己见反对他不继嗣的只会是极少数人,还是对于天下人不议论他“得位不正”有把握?
天子手里到底还有什么牌?
之前查账得出来的结果?又或者其他像复设起居注一样会让天下齐称圣明的决断?
如果有这样的牌,为什么不先打出来,再让礼部按他的意思去办,那样不是更让人心服口服吗?
不……反过来似乎更有效果,似乎会让认同他的人多一个理由去强调自己选择的先见之明与正确性。
脑子比较好使的,已经从朱厚熜的反应里想到了这一层。
“一炷香燃尽了。效率高一点,老规矩。坚决不认同朕不继嗣的,还是再站到中间来,朕还是问三遍。”朱厚熜看向了毛澄,“毛尚书,现在这是第一遍。”
严嵩怜悯地看了一眼毛澄,他会怎么选?
他严嵩不怕,他有事情做,那就是坐在案桌后记录天子起居。只要天子不是特地问到他,严嵩坐在这里而不去那边站着就相当于表态了。
将来有人问起这话,他有话说的。
但不站到那边,那就是忠于天子。
只有毛澄避无可避,毕竟他之前率先把那句话说出口了。“臣不认同陛下不继嗣之坚持!”这句话犹在耳畔回响啊!
他毛澄能现在幡然醒悟,做个为了权位摇尾乞怜的小人?
第53章 昏君!
杨廷和站在群臣前面泪流满面。
这新皇帝他真的不怕,他这一遍遍明确地问,就是在挑事。
他一点都不怕这第一天上朝就闹得群臣离心,他还命起居注官记录着。
这个天子是如此强势,真不怕逼得群臣联合着某些藩王造反吗?
十五岁毫无根基的孩子,到底谁给了他这样的勇气?
而在他所谓“效率”、“务实”的说辞下,天子的威压显得如此真实,名为“问三遍”的宽容却凌厉至极。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吗?
他甚至是笑着问的。
一个复设了起居注官的“圣明”天子,一个始终带着笑脸、只是偶尔严肃的“宽仁”天子!
杨廷和今日连受重创,别说在朝堂中清除小人了,连天子面子上的支持都得不到,现在更护不住冲出来的毛澄。
他知道毛澄在这件事上退无可退。
毛澄在良乡就太早表明了态度,刚才在众臣面前面对礼部要承担的重任又被天子逼得下不来台。他这个礼部尚书如果真的顺从了天子,随后也必将被很多人盯着这件事攻击,甚至在史书、杂记中编排他一辈子。
他只是没聪明到立刻发现天子话中的陷阱,要不然大可当场问一句是不是要同时议论四人封号。那样的话,好歹还有余地可供转圜,虽然余地很小。
天子把大行皇帝谥号和其余三号捆绑在一起,本就是阳谋。
现在,天子问到了第二遍:“坚决不认同朕以兴献王长子继统之后追尊先父、加封生母的,站到中间来,第二遍。”
问题更加明确了:是以兴献王长子已经继统之后追封生父、加封生母的。
他可不是乱来的啊!之前有定国公这个宣诏之人的回答,他这个新君就是以兴献王长子继位的。
毛澄还是只能昂着头瞪圆了泪眼站在那里。
杨廷和知道毛澄可能在等着自己最后出来护一护他,帮天子和他造一个台阶。
只是杨廷和清楚,若今天他帮毛澄造了这个台阶,他在百官面前就已经是一败涂地、事事皆退了。
遗诏的解释权是在内阁手上,但天子已经登基了。
事到如今,确实只有忠不忠于这个天子的两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