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你我中文网 > 造神年代(出书版)

造神年代(出书版) 造神年代(出书版) 第49节

作者:严曦
“实际上极端暴力和血腥很小众。割头啊,事故现场啊,那种东西大部分人肠胃受不了。网红暴力的精髓不在于暴力程度,而在于谁、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当然看上去一定要真实。越是情景荒唐、毫无来由、出乎意料、反差强烈的突发暴力越好。这个也不需要放在开头。哪怕有一个人看得昏昏欲睡,突然见血的瞬间他就醒了。而且会生龙活虎加上很多感叹词,拼命帮你转发。”
“就是能把他们突然吓醒的东西?”
“并不需要吓。只需要打破沉闷,让观众发现网上有活人,发现自己还活着。”
麦基十根手指对碰,心中计较。
赫敏见他并不排斥,非常欣慰:“给你举个例。37年跟我一起带货的娘炮,呆在家里专门做开包试吃,有一点红,远远不如我。他女朋友是个贱人,经常闯镜头打岔,蹭热度。粉丝都烦得很,但他一直逆来顺受。有一天,贱人又穿着丁字裤跳上桌,用叉子吃他刚打开的肉丸。娘炮爆发了。第一个耳光,叉子和肉丸从嘴里飞出来。第二个耳光反着扇,血溅上了镜头!然后他就走了。贱人屁股对着镜头思考人生,呆了好久!”
赫敏边讲边比划,脸和胳膊都在抽搐。麦基又吃惊又好笑,还真想找来看看。
“后果严重吗?难道没人报警吗?”
“报什么警?后果是两个人和肉丸全都红了。爆红,后来各有各的品牌。”
麦基灵感泉涌,现在才觉得自己真正上路了。
“明白了!很有帮助。下一个?”
“焦虑。恐慌。这个东西没别的好处,红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就一点无敌:自动倍增,无数倍。只要你戳对了地方让他焦虑,所有人都会疯狂传播。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就变成两个;焦虑与人分享,焦虑就变成一万个!这东西很快就会过劲,闹大了还会有多事的人来制止。但是应该很适合你。你不是说15分钟足够吗?”
麦基按捺住心头激动。向女儿求教真是找对人了。完美切题的手段,以前怎么就联系不起来呢?
“还有吗?”
赫敏考虑了一下:“就这三个最厉害。”
麦基马上追问操作细节。赫敏针对他的弱点开始补漏:标题和开头五秒的重要性、内容一定要简洁、不能有任何复杂逻辑和书面语言,等等。
“开始我问你主题,你说‘很复杂’,当时我就觉得没戏。记住:每多一个‘因为’‘所以’,你的受众马上少一半,指数递减!如果你一定要转什么弯,不要逼逼,直接画出来!或者变成视频演出来更好。”
麦基点头如捣蒜,比赫敏小时候还乖。
“刚才说的都做到了,还是不够。你提了一个极好的问题:怎么出头?答案是玩出新花样,别人都没有的东西。就像图海川说的:大部分抄成功模式,让大脑轻松理解;加上一点关键区别,让大脑接受刺激,舒舒服服动起来。创意我相信你不缺。”
麦基大吃一惊,无限欣慰:“那个你也读了啊?那么长!”
“那天太无聊,睡在床上听。图海川跟你一样啰嗦,简单的事非要搞复杂。10分钟的时候差点放弃,恰好他说‘很多人都能靠观察判断老婆有没有偷情’,把我听笑了。这点他比你强!所以我听完了。后面真的挺刺激。”
麦基很委屈。但是这堂课太重要,不敢多生枝节。他通盘考虑一遍,总觉得还缺点啥。
“如果这一切都不够呢?有没有什么终极必杀技?我觉得先前你有什么藏着没说的。”
“有。不适合你。”
“我自己来判断。”
“好吧。还有一招,不需要任何资源、任何才艺,只需要本色出演。成功率非常低,爆炸力最强。”
“我耳朵竖着呢!”
“做一个自信的傻逼。”
“啊?”
“你可能见都没见过,这种网红你第一秒就关掉了。先给你两个课堂作业看看,免得你不信。”
赫敏发过来几个链接。还加上了扇耳光的老坟,非常体贴。

十分钟之后,麦基的三观再次刷新。
“这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为什么会红啊!?”
“我说不适合你吧?你不是傻逼,也不自信。世上的傻逼千千万,这几个会红,完全是因为傻逼程度和自信程度的强烈反差。尝试这条路的人很多,能红的极少,都是因为反差不够大,或者无法保持。一旦红了,就是你要的那种级别,跨平台的文化偶像。至于为什么……怎么才能给你讲明白呢……”
赫敏居然静下来,皱眉想了两分钟。然后她不情不愿离开镜头,去找了一支笔,一张纸,写写画画。
“这叫邓宁-克鲁格曲线。听说过吗?”(注:邓宁-克鲁格曲线 dunning-krur effect,又称达克效应。关于能力和自信认知偏差的心理学现象。)
“没有?”麦基凝视横纵坐标的定义和曲线形状。
“看曲线的第一个高峰。顶部非常陡峭,很不容易爬上去。成功的傻逼,就站在这里。前坡是比他更傻的人。后坡是没有他傻,但远远不如他自信的人。前坡后坡都在他脚下,后坡下面的长长一段低谷又叫‘绝望之谷’。大多数网民都躺在这里绝望。只要你稳稳站在峰顶歌唱,怎么可能不红?”
十秒钟之内麦基就明白:这是真理。赫敏出道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发现大学那几年的抚养费没有白付!
“非常、非常感谢你。我为以前不理解你的事业道歉。”
赫敏满不在乎挥挥手:“别提了。你今天开口吓我一跳,现在我也有点理解。你是个‘美丽心灵’,但只有我小的时候、妈妈傻的时候能欣赏。然后你把自己关了这么多年,更没有观众。这次你又没死成,肯定想通了。我只提醒一点:简短!再简短!不要讲道理!”
“一定!最后还有个请求:等我启动的时候,你能帮我转发吗?就这两天的事。”
“我没以前那么红了。再说,转发都是有偿的。”
“没问题。多少钱?顺便跟你说,农场的市价翻倍了。”
麦基把华为透镜的好消息转发过去。赫敏真不好意思开价了。
“这样吧。我给你放五个大平台的自动转发链接,你不用再找我,弄好了上传到链接就行了。以后爱丁堡的律师费可以帮我先出了吗?”
“已经结清了。”
父女二人用表情包握手言欢。这也是麦基的第一次,拷贝粘贴。

麦基一下线立刻打开音乐库,开始大海捞针。要听的素材很多,设计还很模糊,但他现在信心百倍。
他观赏着丁字裤和飞溅的肉丸,揣摩着观众回复,一首接一首听下去,脑海中完善细节。赫敏做老师真的优秀,提纲挈领,直指人心!等她看到成果之时,一定会为他骄傲。
三个小时之后,在四十年前的电视剧收藏中,他找到了。
※※※
张翰接过卫星电话,抬头看看葡萄架。图尔西还想得真周到。葡萄架不会影响卫星信号,但可以挡住无人机或者卫星的镜头。
这座安全屋在加州圣马丽亚市南郊的树林中,人迹罕至。图尔西带着四个ccc特工从北京一路“护送”他到这里,寸步不离。到达安全屋之后,她手下又多了十几个人,其中有些不像是ccc的,跟她并不亲近。还好,她全权负责指挥,反正都是社团。
张翰在范登堡基地下飞机时,向寇局长报告了一次。此后两边都没有进展,也就没有联系。刚才图尔西告诉他:寇局长用高级渠道发消息要求联络。二人便单独来到后院。
这部卫星电话是寇局长发的,但平时电话主体由图尔西保管,只有芯片卡留给张翰。这也是双方在北京匆忙商量的条款之一。
张翰插入芯片卡,拨通电话,开免提。对面的话务员说:“输入个人验证信息。”
图尔西轻声问:“需要我回避吗?”
“不用。我们的东西没有cia那么炫酷,就是键盘输密码。你看不见。”
张翰说着在电话上键入密码。图尔西正对着他确实看不见,但还是像个专业的银行理财顾问,把脸扭到一边。
“寇哥。我在圣马丽亚市的安全屋,图尔西专员在旁听。”
“我这边听的人有好几个,你不用知道了。还好吧?”
“还行。加州比北京暖和多了。”
“你那边的安全屋是谁的?dhs还是nsa?不是cia的秘密审讯基地吧?你现在身上没有夹电线吧?”
张翰乍一听有点诧异,马上明白了寇局长的用意,暗暗好笑:“肯定是社团的。具体谁的不知道,他们又不会告诉我。我觉得不是ccc的,因为图尔西专员以前也没来过,一大堆信息设备都要另外叫人来帮忙。”
图尔西在一旁听得翻白眼。不搭话,也不抗议。
寇局长调戏够了,马上讲正题:“我找到同学了。是陆安娜在圣迭戈分校的同学,认识叶鸣沙。他说陆安娜和叶鸣沙做过室友。”
张翰大喜:“她叫什么名字?”
“就叫叶鸣沙。树叶的叶,敦煌鸣沙山的‘鸣沙’。英文名叫sha yeh。”
张翰转过脸:“听见没有?其实这女人并没有认真隐藏自己。为什么你们找了两天都找不到,相信我了吗?”
下面的信息不多,基本也在意料之中:叶鸣沙在圣迭戈分校认知与行为神经学专业读博士,据说是个孤僻的学霸。毕业后进入谷歌工作。具体在哪里,那个同学就不知道了。
挂断电话,张翰很兴奋。越南边境事件之后,成都指挥部对两个ai和这对男女的关系有很多猜想。图海川、中校、向雄关和石松凑到一起,搞出了一个说得通的理论。今天的新情报仍然支持这个理论,至少证明“夜明砂”不是一个完全虚构的角色!
图尔西也很兴奋,拿回电话,立刻就想回情报分析室去更新搜索参数。
张翰叫住她:“这些新名字,你尽管去搜,但我怀疑你能找到什么结果。谷歌为了隐藏叶鸣沙,不惜在北京动手杀人!谷歌的人事记录和圣迭戈分校的数据库被改成什么样,你昨天也看见了。还有,安全屋的外线用的是星链吧?这跟我们在成都开始时差不多的荒唐。”
最后一个问题触到了她的痛处。“那没办法。我在飞机上就申请了nsa机密卫星网。但是我们这个项目,你知道的,必须绕过很多关节,跳过很多圈圈。能申请已经是……有人帮大忙了。明天也许能到位。”
张翰忍住不问“有人”是谁。在飞机上他问过一次,图尔西反问他:如果事情不顺利,是不是想被灭口?
“重点还是该放在朱越身上。他会来美国,相信我。应该已经进来了。”
“线索只有一张脸。现在边境很乱,空港海港的监控也很糟糕,他更不可能用真名。我们怎么找?”
“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莫名其妙的暴力事件,大规模混乱。”
图尔西脸色更难看了。张翰这才醒悟说错了话——应该说弄错了国家。
“但是找朱越有一个关键优势:你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他的行踪自然会被喂给你。”
这个理论,张翰部分解释过,图尔西还是将信将疑:“喂给我的情报,还能跟着去行动?那不是自己往陷阱里跳吗?”
“目前的条件只能这么干。我在中国也只能这么干。你星链都敢用,还在乎这个?”
图尔西想想也对。她匆匆进屋,一边走一边大摇其头。

四月初的南加州,阳光明媚。图尔西让分析组加班加点,自己带着其他人到后院透气。众人围着几张阳台桌散坐。新来的特工中,一个叫马修的似乎对安全屋很熟悉,从冰柜里拖出一大箱啤酒,每人发一支。
发到张翰时,他先开了瓶子。张翰接住瓶颈道谢,他却不松手:“你为什么戴着个ga帽子?”
“这几年美国又很流行啊。戴这个不会太扎眼。”
“知不知道ga是什么意思?”
“让美国重新伟大。”
“戴在你头上,觉得合适吗?还是专门戴着来群嘲的?”
“我在北京上飞机前就买了。中国义乌货,我爱戴就戴,你管得着?”
义乌货
义乌货
马修笑着把瓶子夺过去,喝了一口,才递给他。
“兄弟,那我先来,你就不用传给我了。你身上要是带着其它什么中国制造的小东西,我可有点怕。”
周围说说笑笑的特工们,突然安静下来。另一桌的图尔西转身就想说话。
张翰马上接过瓶子,咕嘟嘟往嘴里灌。听见图尔西松了一口气。他把ga帽舌拉到右边,顺手取下墨镜。阳光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