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你我中文网 > 傲气凛然[精校版]

傲气凛然[精校版] 第119节

作者:天子
萧益民环视众将校一眼,摆摆手道:
“好了,下面我说说各部如何整理补充的问题……周将军,第一师去年开始在乐山建立的新兵营,能否迅速补充贵部目前的缺员?”
周俊脸红了,尴尬地笑了笑,回答道:“勉勉强强吧,属下已经下令,让乐山大营的四千新兵徒手赶来,总指挥分拨给我师这么多武器弹药和物资,弟兄们感激不尽啊!”
萧益民点点头:“此战中,第一师表现英勇顽强,全师上下悍不畏死,战功彪炳,也做出了巨大牺牲,所以我建议,第一师的驻地改在相对富裕的内江,负责包括自流井地区在内九个县的防务重任,大家认为如何?”
周俊和他的将校们惊喜若狂,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占据全川近半税源区,将内江及周边各县置于管辖之内,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没想到今天竟然美梦成真,连周俊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彭光烈和陈经等将校眼红不已,可他们知道自己的斤两,手下弟兄经此一战已不到五千人马,虽然在边军警卫团协同下占领了泸洲府,损失也最小,但功劳绝对没边军两个旅大,伤亡更是比不上憋着一口气放手一搏的第一师,所以虽然眼红,也不会反对,反而对厚道慷慨的萧益民生出热切期盼。
萧益民果然转向了彭光烈等人:
“第二师在此战中表现突出,圆满完成左路的牵制重任,善于把握战机,果断挥师强渡,一举占领泸州府城,并与边军直属部队成功堵截滇军十九团又两个营,歼敌八百余人、俘敌两千余人,为整个战役的决胜立下了大功!”
“我建议,第二师继续留在泸州一线,略作休整,并与边军两个旅一起防备南面滇军可能的进攻,等谈判结束,第二师移防乐山,接过原第一师防区,并尽快补足缺员,不知诸位意见如何?”
“完全同意总指挥的决定!”
彭光烈激动地站起来,身边将校纷纷站起表态,显然对此决定极为满意。乐山周围六县可是分布着大批盐井和铁矿山的,加上土地肥沃,粮食富足,绝对是屯兵的上好之处。
在萧益民的示意下,众将校才按捺住欣喜激动的心情坐下来,四处望望突然发现,萧总指挥的边军似乎什么好处也没占,不由得收起得意之心,静静望向萧益民。
周俊感动不已,站起来关切地问道:
“总指挥,我师是不是先留下一个旅,协助边军弟兄一起守卫川南?等谈判完成大局已定,我们再走也不迟啊!”
“谢谢周将军!你部牺牲太大,弟兄们都很疲惫,还是开赴内江休整吧!”
萧益民客气地请周俊坐下,扫视一圈征求大家的意见:
“我打算向省府和大都督请求,将边防陆军第一混成旅,改编为四川陆军第四师,长期驻守我们巴蜀南大门,不知诸位是否支持?”
“同意!”
“早该这样了。”
“边军第一旅功勋卓著,功劳最大,理应获此待遇!”
“第一旅面对滇军有心理优势,是镇守南大门的不二人选!”
……
全都是支持的声音,没有一个反对意见,各部之间的利益交换,在萧益民巧妙的翻云覆雨间,非常顺利地完成了。
第一旅自王键以下无不欣喜难耐,没有任何的嘉奖,比得上官升几级飞速壮大更令他们满足,最加重要的是,他们不再盘踞于狭小而相对贫瘠的川西,实现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冲出川西、发扬光大”的梦想。
在此次论功行赏的会议中,边军第二旅少将旅长王陵基始终含笑以对,他以优秀的指挥能力和忠耿果敢的表现,通过了萧益民和包季卿的考验,此战结束,他将会正式就任边防陆军第一师中将师长,与川军各师师长平起平坐,四川军队中装备最先进、训练最强悍的四个主力团将全部划归其下,足以能让他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川边防陆军很快将会取消旅一级编制,再建一个陆军师,以减少指挥环节,强化司令部的控制权和指挥权,这所有的一切,无不是萧益民和他的智囊团日夜苦思梦寐以求的结果,从此以后,川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六个师,将会完全纳入萧益民的控制之内。
第117章 打压与笼络
进入七月,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四九城变得炎热不堪,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过后,京城的下午如同蒸笼般,走在大街上喘气都困难。
宽阔典雅的郑王府中已经搬出冬季储存的大冰块降温,凉爽宜人的总理书房里用上了美国制造的电风扇,可袁世凯仍然感到心火腾腾,燥热难耐。
把手中的最新报纸轻轻放下,袁世凯站起来走到窗边,陷入沉思,宽大书房里坐着等候的梁士诒、杨度、王士珍等人捧着冰镇银耳羹,静静地品尝,谁也不敢去打扰袁大总统的思考。
“太快了,太令人意外了!”
这个念头在袁世凯脑子里久久盘旋,挥之不去。
川军在整个战役前前后后的一连串计策,以及各部表现出来的强悍血性和服从能力,不但令各地军阀目瞪口呆,就连北洋将领都连呼不可置信,在中国发行的列强报纸纷纷就此发表评论,无一不对一直被忽视了的、地处中国遥远西部内陆地区的川军刮目相看。
全国各大报纸连续半月不断刊登川滇之战,以无比的热情和极有煽动性的笔法,详细描绘此战的每一个过程,但是对于存心坐山观虎斗的袁世凯和他的心腹们来说,最后的结果仍然让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
此役的过程及后果,极大地震撼了袁世凯和他的心腹们,之前恐怕全世界都不会想到川军会最终赢得战争,更不会想到双方动用三万余官兵的战争,仅打了三天就尘埃落地,最后还是强大的滇军主动求和。
如今,萧益民的大名已经传遍天下,欧美各大报纸都对这位年轻的川军统帅赞不绝口,什么“中国军界最耀眼的新星”、“最具现代战争思想的中国统帅”,诸如此类赞誉很快在国内各大报纸上大行其道,就连战争中川军官兵激愤之下的杀俘暴行,都被誉为“果敢坚定一往无前”。
最令袁世凯和他的心腹们无法容忍的是,迅速壮大、声名鹊起的萧溢茗隐隐露出了“明主”之象,萧益民非常的狡诈而富有远见,他先是狠狠把滇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头破血流,紧接着干净利索地完成和谈,以悲悯天下的高姿态,向两省民众和上百名中外记者发出“停止兄弟间痛苦的纷争、体恤两省民众疾苦、和睦相处携手发展”这样蛊惑人心的口号,非常漂亮地结束了川滇之战。
此举一出,竟受到全国各界和欧美列强的大力欢迎和吹捧,如此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的龌龊行径,竟然让这个端茶壶跑堂出身的年轻人名声更盛,让他赢得中外各界的极大好感,国内各大报纸更是把他捧到了天上。
一声长叹过后,袁世凯走到几位心腹坐落的沙发旁,坐在专为他预留的主位上,接过侍从奉上的冰镇湿毛巾,擦了擦光亮的额头,扔下毛巾无奈地问道:“蔡锷的调令下发没有?”
王士珍连忙回答:
“已经下达,并已知会京城中外报纸。想必经此一战,蔡松坡也心灰意冷了,战败导致云南省政府内部矛盾激化,各地富商恐惧战火蔓延,纷纷要求罢兵,并停止支持滇军,云南舆论立场骤然转变,滇军上下士气低沉,各级将领各怀心事,同盟会不管不顾再次横插一脚,要求重组云南省府,划清军政权责,方方面面的人物粉墨登场,闹得不亦乐乎。”
“果然不出所料!孙大炮那群乌合之众,见缝就插针,他们是唯恐天下不乱啊!一次战败,就把号称铁板一块的云南逼出了真面目,古语云兵败如山倒,墙倒众人推,果不其然啊!”袁世凯极为感慨。
梁士诒频频点头,将近日情况和分析结果详细汇报:
“如此一来,足以令手握全省军政大权的蔡松坡生出无力之感,从近日云南发回的密报分析,蔡松坡麾下将领出现分裂,云南讲武堂不少外省籍教官以各种借口,先后离开昆明,我们认为,蔡松坡很快就会被趁机夺权的同盟会和地方势力架空。”
“面对如此窘迫处境,蔡松坡若是继续留在云南,反而对他没什么益处,此时以奉调入京为借口,暂时离开是非之地,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袁世凯点了点头:“很好!蔡松坡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只要到了北京,他就别想挣脱我的掌握……等同盟会那群乌合之众撞个头破血流,慢慢清醒过来,恐怕又会想起蔡松坡这杆造反大旗,肯定会跑来挖墙角,我绝对不允许让他再离开。”
“正是如此。”
杨度潇洒地附和一句,含笑询问袁世凯:“大帅对四川局势有何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