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你我中文网 > 越战的血[精校版]

越战的血[精校版] 第434节

作者:远征士兵
于是首先就要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据……步兵行进速度大慨每秒1.5米,跃进速度大慨每秒3米,奔跑大慨每秒4.5米,车辆慢速每秒4米,中速每秒8米,快速每秒12米……
然后就可以根据这速度计算偏移量……这计算偏移量说起来简单,但真要计算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首先是弹头飞行时间,这个时间是靠目标的距离及子弹的飞行速度计算出来的。
接着就是偏移量目标运动速度*弹头飞行时间*目标运动方向与水平角的正弦值。
前面两个还好说,目标运动速度和弹头飞行时间嘛……这些差不多都是死的,这其中弹头飞行时间可以说是活的,但实际上子弹的速度咱们事先知道,然后不同的距离我们也可以事先计算出飞行时间,比如三百米飞行是时间是多少,三百五十米飞行时间是多少……这些都可以事先背下来。
困难的就是后面角度的正弦值……
于是就不用说了,又是像之前练习炮兵战术一样的一大堆的数学训练,做乘法,背正弦值等等,而且这里还要求要快……原因是我们打的是人,而且这个人还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越鬼子,他们是不会在一段时间内作极有规律的运动的。
所以,如果要想在远距离上打中目标,就必须得在最快的时间内就像下意识那样就要把这偏移量给计算出来。
不过我却觉得这完全是有必要的,甚至我觉得还有必要让他们学习炮兵坐标的观测,因为我很清楚:狙击手有时并不只是打打枪,很多时候他们都可以为炮兵提供坐标引导炮火对目标进行轰炸。
第一百七十三章 子弹
于是对狙击手的训练很快就进入了一个特殊的阶段……计算。
对于训练计算这个科目……我和手下的一众参谋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之前在对一连、二连进行坐标观测的时候就已经训练过,现在只不过就是把计算的方式改变了一下。
不过严格来说,狙击连的计算要比一连、二连的计算要求还要高……原因很简单,狙击连的战士不但要会炮兵坐标的计算,还要会狙击方面的偏移量的计算。
尤其是偏移量的计算……这玩意看起来就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工式:偏移量目标运动速度*弹头飞行时间*目标运动方向与水平角的正弦值。
但如果仔细研究下就会发现这个工式里的几个变量都是估计出来并不精确的。
比如说目标运动速度……每个敌人运动的速度都是有慢有快,谁也不敢保证越军士兵的行进速度是每秒1.5米,跃进速度是3米等等。
再比如弹头的飞行时间……首先目标距离就是靠估计的,然后每把枪的新旧不一样,弹头质量也不一样,于是速度也不一样,最后得出来弹头飞行时间当然也就是一个估计值。
最后还有目标运动方向的正弦值……这个就更是一个估计值了,因为你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用什么仪器去量量敌人运动方向的角度是多大。
于是可以肯定的是……三个变量都是估计值,都存在着误差,于是最后计算出来的偏移量肯定存在更大的误差。
更让人有些崩溃的是……这还是在没有加上风向、风力的影响的情况下的。如果加上了风力、风向……这就又得加上或减去一个估计值。
所以这时我才发现要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狙击手,还真是比当一名炮兵观察员要难得多。
我们的训练方法就是……让战士们一遍一遍的算,然后一遍一遍的打。
开始是打简单的,比如在无风的情况下打横向或是纵向做直线匀速运动的半身靶,打熟了之后再打斜向直线运动的靶,接着再打曲线运动的靶……最后再加上风力、风向,而且这个靶的距离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时我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说神枪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了……战士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射击,渐渐的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目标的运动轨迹很快能根据各种情况计算出一个误差不是很大的偏移量出来,然后一击中的。
不过我却觉得这句话也有不对的地方……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没错,但如果喂的方法不对,就算是喂再多的子弹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神枪手。
偏移量会有误差这是无法避免的,这是由计算偏移量的每个因素都是估计值决定的。就像之前所说的,造成这个误差的因素很多,有些无法控制……比如估计目标的速度、距离,每名狙击手都会有自己经验和判断,这个误差只能看战士们自己的修为。
但有些误差却是可以控制的,这其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枪和子弹。
枪的因素吧,会造成误差的原因是每把枪都有区别,比如这把枪的某个部位稍稍松动一些,再比如因为使用较久膛线磨平了一些……这些都会造成子弹射出的方向或旋转速度有些细微的差别,这个问题就需要每名狙击手对自己手中的步枪有充分的了解。
子弹的因素尤其重要……因为从物理方面来说,要命中目标其实就是让飞行的子弹与目标同时运行到一点。飞行的是弹头,要击中目标的也是弹头……所以,就算所有的一切都计算正确,而且枪也是一把完美的枪,但如果子弹有问题那一样没法击中目标。
会影响子弹飞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装药量,弹头是否均匀,弹头是否有气泡,是否有毛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弹头的速度及飞行姿态甚至是飞行方向。
这也就是为什么狙击枪用的子弹都是专用子弹的原因……专用子弹嘛,其实在结构上与普通子弹没什么区别,只是弹头及装药量都有严格的精确度,制作材料及过程也更严格、更精细,以达到尽量减小射击误差的目的。
但我们就相当悲剧了……我们虽然仿制出了狙击步枪,但却没有像苏联一样有狙击枪专用的子弹,用的还是普通部队用的机枪子弹……
机枪子弹嘛,那一打出去就是成片成片的,大多时候是用于对大批敌人的杀伤或是用火力压制的,所以对子弹根本就没什么要求,于是各种不均匀各种毛刺根本就不适合狙击枪使用。
这种情况甚至都给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假设一名狙击手在训练时各方面都估计得十分准确,比如距离、风力等等,并且根据这准确的估算正确而又快速的计算出偏移量,并射出了十分完美的一枪……但是脱靶了,造成脱靶的原因是子弹不过关,但狙击手并不知道这一点,于是他就会想……是不是刚才的计算方法不对?是不是风力少估计了一点?又或者是距离判断错了?
于是……子弹的误差就让狙击手朝错误的方向去思考并做出更加错误的判断。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对子弹进行筛选。
首先是把机枪子弹整出一堆来……这时代我们国家的东西要说质量或是科技含量那是比不上别人,但数量上还是会多得吓死人,所以这机枪子弹的数量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
然后就是从这些子弹里挑出一些比较均匀的、光滑的,没有毛刺的子弹,最后再把这些子弹放在天平上称一下……之所以会用天平是因为这时候电子秤还难找到,再筛选掉一批质量过小或是过大的子弹就差不多了。
质量小往往就是因为弹头里有气泡或是装药不足,质量大很可能就是因为装药过多……当然,这里也有可能装药过多又有气泡,最后平衡后质量也符合标准,但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同样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方法……那是因为我突然回忆起在现代看电视、电影时,常常会有杀手出发前称子弹的镜头……当时看的时候根本就没去想这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明白那也是为了减少误差。
于是战士们每次在进行射击训练前都有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那就是蹲在一堆子弹面前像小孩子扮家家似的挑子弹称子弹……
罗连长对此是颇有微词的,按他的话说,就是:“营长……这挑子弹的事可以让别的战士来做啊,咱们训练都来不及呢!我现在是越练越觉得不够,越练越觉得可怕……”
“你怕什么?”
“怕上战场啊!”罗连长回答:“我刚才就在想,如果越鬼子狙击手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话,而且他们用的子弹还是专用子弹……那我们能打败他们吗?”
“嗯!”我点了点头,罗连长会这样担心才是好事……有句话叫“初生牛犊不畏虎”,古人想用这句话表达的是初生牛犊的勇气,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初生牛犊之所以会不畏虎,其实就是因为无知。
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往往在无知的情况下更无所畏惧,但随着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这种无知的无畏也就会慢慢的被磨光了。
罗连长的情况也许就是这样,我相信有相当一部份战士的想法也都是这样……他们本来以为跟越军狙击手的差距就只有狙击枪,所以在拿到狙击枪的那一刻就以为可以上战场与越军一较长短了,但随着训练的深入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至少证明了战士们更了解自己或者也可以说更了解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