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你我中文网 > 越战的血[精校版]

越战的血[精校版] 第961节

作者:远征士兵
我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当然是因为炮瞄雷达计算出的阵地坐标。
在记录下来的一连串炮兵阵地和门数上,我们可以对其简单的进行一些归类,也就是把阵地位置相同归为一类……很明显,这一类就说明越军重型迫击炮没有转换阵地在同一个地点连续开炮。
这其中还不断的加入一些新的坐标,这部份当然就是刚刚赶到并投入到战斗中的新的迫击炮。
把这些炮火的数量一加,我就得到七十五这个数字。
好家伙,七十五门重型迫击炮,两个迫炮团都不只了,也难怪越鬼子并不急于补充榴弹炮的缺口,这些重迫就足以弥补这个缺口了嘛!
我所不知道的是,其实越军之前在老山方向并没有这么多的重型迫击炮,而恰恰是因为两个炮团被打残了,一时又补充不上,于是再紧急拉了一个重迫团上来应急。
越军指挥官想的是……既然榴弹炮在中国军人的“新式望远镜”下连第二发炮弹都来不及打,那么补充更多的榴弹炮又有什么用呢?补充上来还不是一样让中国炮兵当靶子炸。倒不如补充一些更方便、机动更快的重型迫击炮。
按越军指挥官的说法,就是他们要用重型迫击炮研究出一种能与中国“新式望远镜”抗衡的打法,那就是用重迫打一炮之后马上掩蔽。
事后证明这一点的确可以做到。
越军的做法是先在反斜面挖好藏炮洞,这种藏炮洞不要求太大,刚好能容得下炮兵及重型迫击炮。在行动时,越军就用人力将重迫拖出去,打上一炮之后马上再拖回藏炮洞……
可以想像的是,在炮弹出膛飞往空中时,炮瞄雷达还需要的探测计算,得出数据之后我军还要将数据通过通讯设备通知炮兵阵地,而在这个过程中越军已经把重迫拖回藏炮洞里了。
相反,榴弹炮就因为炮身太重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机动,所以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只可惜的是,越军指挥官这个思路的确是对的,但现在他却还没准备好就突然暴发了这次战争……因为这个计划还在准备之中,所以藏炮洞根本就没有开挖,甚至在这时候越军还以为挖藏炮洞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躲进反斜面就可以了嘛!
但是他们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
“营长!”很快魏参谋就向我报告道:“100迫击炮准备就绪!”
“很好!”我点了点头,随手就把手中的坐标纪录递给了魏参谋:“以营为单位,对着这些座标打一遍,重复出现的坐标优先!”
“是!”魏参谋应了声,当下就把坐标纪录撕着了两半分给了两名通讯员。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魏参谋反应的快速……这个任务要是给普通人吧,那也许还得考虑下怎么分配或是怎么与炮兵部队协同的问题,毕竟我的要求是以营为单位,那也就是说两个迫炮营要打的是不同地方。
所以这里头至少也要有几分钟的时间对这些坐标进行一些划分并分别与两个迫炮营建立联系。
但这件事在魏参谋手里几秒钟就解决了……把坐标纪录撕成两半分给两个通讯员。
虽然这样的分配方式也许会有些不科学,因为很有可能会有一个营的任务更重一些,另一个营的任务更轻一些。但是战场上时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样做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于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魏参谋就向我报告道:“准备就绪!”
“开火!”
随着我一声令下,100迫击炮就朝越军方向打出一排排的炮弹。
虽说100迫击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不如越军的150MM迫击炮,甚至在数量上越军也占有绝对的优势,但炮战就是这样,它往往并不是看哪一方的火炮更好,而是看谁能准确的找到对方的炮兵阵地。
在这一点上,我军显然有绝对的优势,因为我们拥有炮瞄雷达,这就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百七十七章 老山战役(十一)
“轰轰……”一轮炮火过去之后越军的炮火立时就被压了下去。
当然,越鬼子迫击炮是布置在老山另一侧且紧靠着反斜面的,所以我们不可能直接观察到他们被炸的情景。
但虽是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两点来判断越军的损失。
一点当然就是越军150迫击炮停止了对我军迫炮阵地的轰炸。
这种停止如果是慢慢的、分批次有步骤的停止,那也许还是越鬼子炮兵在我军的反击下暂时隐蔽。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越军的这种停止是随着我军100迫击炮的炮弹打出去之后就嘎然而止了。
另一点就是用事实说话,也就是不久之后我军位于一线的迫炮部队再次投入到战斗中,而越军迫炮部队却再也没能进行成规模的反击。
当然,越军的零星反击还是有的,必竟越鬼子步兵手里也有许多轻型迫击炮。对于这种轻型迫击炮,我们都很清楚,它的发射速度和转移速度可以快到我们根本来不及对其展开压制……这有点类似于我军在抗美援朝时期打的冷枪冷炮仗。
当年我军志愿军所面对的情况,与越鬼子今天有些类似,同样是在火炮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志愿军当年的做法就是开展冷枪冷炮运动,冷枪就不用说了,就是用苏式莫辛纳甘打狙击,冷炮指的就是用迫击炮打游击。
这里的迫击炮当然就是轻型迫击炮,比如60炮,这种炮的特点就是重量轻,只有二十五斤,一发炮弹只有两斤多……志愿军甚至在操作这种迫击炮的时候都不用支架,用手抓着打上一炮转身就跑。
这一招当年给美国佬照成很大的困扰,因为他们虽然在炮火甚至空中力量上要比中国志愿军强上许多,但却对这种游击战毫无办法。
今天的越鬼子很显然也学会了这一招,因为陈维华接着报上来的几个数据就体现了这一点:越军方向还有为数不多的几门60炮在活动,而且活动坐标还是频繁的小范围变动。很明显,这样的变动就是越军步兵在抱着60炮在跑。
但是越军这样的反击已经无法给我们造成多少困扰了。毕竟越军这样打完一发就跑,在速度上虽然快但却没有多少精度,可以说完全就是在没有目标凭着感觉在瞎打。而且从数据上来看,我初步判断这样打的60炮只有五门左右,这么小规模的反击毫无疑问是没有组织的,或者说是越军步兵自发的泄愤动作。
换句话说,现在的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是将越鬼子的炮兵给压制住了。
后来从俘虏口中我才知道,这一轮轰炸可以说霎时就把越鬼子指挥官给打懵了……原本他们还以为在反斜面后就安全了,没想到突然间一个反击就将他们这些重型迫击炮打坏了超过半数。他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中国军人的望远镜怎么有办法观测到掩藏在反斜面后的迫炮阵地。
于是他们就想了很多种可能,比如内部有中国奸细、有中国侦察兵带着“新式望远镜”潜入境内等等,但就是没有想到我们用的这种“新式望远镜”其实是根据其炮弹的弹道计算出其炮兵阵地的位置的。
这一来越军炮兵就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虽然这时的他们还残存一些榴弹炮和迫击炮。但这时傻瓜都知道,己方要是一开炮就遭到敌人精确打击的话,那根本就没有开炮的意义。
“杨营长!”电话里头很快就传来了江师长的声音:“打得好啊,越鬼子的炮火都没声音了,痛快!”
“师长!”我回答:“我们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胜利,我相信越鬼子还有些火炮幸存,只不过他们在我军炮火的压力下不敢开火而已!”
“没关系!”江师长回答:“不敢开火也就等于没有……炮瞄雷达这玩意还真他妈的行,压得鬼子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继续狠狠的打!”
“是!”我应了声。
这时的我心里其实觉得江师长的话也说得对,“不敢开火也就等于没有”,这就像在战场上“无法及时投入战场的兵力也就相当于没参战”一样。